秦国崛起第一人当属商鞅,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尤其是不论出身只论军功更是日后源源不断的人才奔赴秦国的基础。商鞅是卫国人,但是他长期担任魏国相国公叔座的客卿(中庶子),公叔座深知商鞅大才,但是出于私心直到临终前才向魏惠王举荐商鞅。可惜魏惠王不能慧眼识珠白白错过商鞅这位大才,商鞅在秦国先是担任左庶长,最后出任秦国职位最高的大良造,更是两次在河西击败魏军。
张仪是魏国安邑人,也是鬼谷子的学生,当时强大起来的秦国在苏秦合纵策略之下日子有点不太好过,在魏楚等国受不到重视的张仪入秦受到秦惠文王重视被封为相国,正是在张仪三寸不烂之舌的游说之下各国纷纷背盟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更是以6里地骗得当时强大的楚国背弃齐楚联盟,并借机削弱了楚国。
范雎是魏国芮城人,原先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逃亡到秦国。他的观点和日后的尉缭子大体相同,主张先灭魏国和韩国,交好齐国,这就是”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他提出的加强王权的观点深合秦昭襄王的意愿于是拜范雎为相。
范雎为人睚眦必报,他掌握秦国大权后,利用秦国强大的实力羞辱魏使须贾,又迫使魏齐自尽。长平之战赵王之所以用赵括替换下廉颇就是中了范雎的离间之计,使得40多万精锐的赵国大军被白起坑杀干净。